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简讯丨沈炼之讲座第97讲·欧洲文明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第5讲:《女王之死: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的权力制衡与危机》

浙大世界史 浙大世界史 2022-07-15


讲座简介


2022年6月2日15时,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世界历史研究所、欧洲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沈炼之系列讲座“第97讲暨“欧洲文明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5讲在线上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杜宣莹作了题为“女王之死: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的权力制衡与危机”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百人计划研究员刘寅主持,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副教授张弛与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长聘副教授汤晓燕、副教授张正萍与20余位本院学生及线上270余位听众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纪要



纪要经讲座主讲人审校

    讲座伊始,刘寅老师对杜宣莹老师的学术背景进行简介,并且欢迎她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杜宣莹老师的新作《女王之死: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权力政治(1568~1590)》于今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此次讲座中,杜老师主要从信息控制的新视角,辅以图像和手稿史料,以苏格兰玛丽之死为背景,探究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盛世表象下的权力假面:众臣合作蒙蔽女王,径自主导死刑。这一僭越之举暴露伊丽莎白女王在政府信息渠道中的边缘位置,以及内廷与党争的双重制衡机制失灵。


导论:伊丽莎白统治形象的争议


在都铎王朝形象的宣传与现代媒体的包装下,伊丽莎白女王往往以“强势、正面、童贞、专制”的形象出现。杜老师在深入考察近代早期的文本和图像之后提出,这种形象的塑造可能受制于时代氛围和历史语境。19世纪中期以前,伊丽莎白的形象呈现相对弱势。20世纪早期的史家通过制度视角,重塑了伊丽莎白形象中强势的一面。至20世纪晚期,研究路径转向由都铎君主的“自然身体”营造出的私人人际关系。英国史家大卫·史塔基(David Starkey)相应地提出了都铎亲密政治的概念。


一、伊丽莎白女王的信息边缘化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杜老师首先介绍了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的身份。玛丽凭借其天主教教徒的身份和父系拥有的英格兰王位继承权,在囚禁于英格兰之后获得了国内外天主教徒的支持,双方合谋了策划和掀起了一系列叛乱。为掐灭源自玛丽的危险,威廉·塞西尔、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等主要朝臣蒙蔽女王,径自执行对玛丽的死刑。为自证清白,伊丽莎白女王将涉嫌泄密的副国务大臣威廉·戴维森羁押入伦敦塔并送到星室法庭受审。在审判过程中,威廉·戴维森陈述了朝臣对女主统治的不信任感与对枢密院的臣属定位,促使审判意外转向了对都铎政权形态的争论,即都铎政权究竟是君主专制或君臣共治。


玛丽一世的判决书


杜宣莹老师指出,伊丽莎白女王被大臣屏蔽信息的现象显示女王在政府的信息渠道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以沃尔辛厄姆为代表的男性大臣通过私宅门客团队,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政府信息渠道。


二、两大制衡机制的失败


为抗衡男性众臣的信息垄断,伊丽莎白女王运用了两项制衡机制,一是扶持党争,通过官职任免等权力扶持主和党制衡主战党;二是延续都铎亲密政治的传统,运用女性内廷扩大信息渠道来源。

亲密政治涉及国王的自然形体概念,凭借“宠—信—任”的私人关系与恩惠操作建构“人近王者则贵”的体系,且强化君主对政府之控制。部分学者认为,这套体制仅适用于男性国王的统治,但女主即位导致内廷因女性化而去政治化。通过对原始手稿的分析,杜老师认为,内廷女官仍得以凭借家族网络与服侍女王的亲近关系等建构独特的信息渠道,甚至间接参与政治,亲密政治并未完全衰落。但玛丽之死暴露了女王这两项制衡机制的失效,女王不仅未从女官处获得信息,她费心扶持的党争也走向了合作。



三、女主统治焦虑的根源


杜老师最后分析了伊丽莎白女王之双制衡机制失败的原因——众臣对女主统治的焦虑感,此源于鄙视女性的传统。这一传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和医学,经圣经进一步确认。后至攻击玛丽一世的天主教统治时,性别成为否定其统治正当性的最佳借口,她的统治被定义为一种“神谴”。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即位后,神谴说转向神佑说,但鉴于伊丽莎白仍属于天性软弱的女性,故共治呼声渐起。后女王的“优柔寡断”加剧了男性大臣的抨击,原本的焦虑心理遂转向实际的制约行动,他们不仅对女王进行信息屏蔽,更反思自身的臣属定位,即神选之臣和御封之臣的二重君臣关系调整。最终,这种忠诚优先性的调整或许引导私属性的王朝政治开始向公共性的国家政治转型,而女王性别引发的焦虑则是该过程的催化剂。


交流互动


在互动环节中,张弛老师以法国的御前会议为例,与杜老师讨论了英法宫朝分野现象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袁朝晖老师则与杜老师交流了国王的圣经诠释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了补充。最后,杜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她阅读原始手稿的经验,整场讲座在与会师生热烈的学术探讨中结束。




文稿|王宇

图片|王宇

责编|姜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